1、农村拆迁纠纷怎么办
1.征地纠纷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有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裁定的司法程序。即一般大家所说的“民告官”,这是解决行政争议的要紧规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为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手段不服的;觉得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觉得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回话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回话的;觉得行政机关没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觉得行政机关违法需要履行义务的;觉得行政机关侵犯别的人身权、财产权的。
2.征地纠纷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觉得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有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合性审察,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渠道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办法。
3.征地纠纷中的民事诉讼。在征地纠纷中,大部分进行的诉讼是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时为数不多的,但并非所有些程序都要走行政诉讼,有时也可以走民事诉讼的程序,如对于非法占地的行为,从民事角度考虑大家可以起诉民事侵权,需要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对于已经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假如该协议签订过程中存在胁迫等方法,则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起诉撤销该协议。
4.征地补偿协调裁决。征地补偿裁决也可以称之为征地补偿协调与裁决,是指对补偿标准存在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这是国家为降低、解决征地纠纷而推行的规范。机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协调,而是裁决,协调是裁决的前置,未经协调的不可以进入裁决。征地纠纷听证规范是指在土地征收纠纷中拟作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决定,拟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建议,保证其陈述建议、质证和申辩的权利的规范。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管部门依职权组织的听证,一种是申请人申请才组织的听证。
2、拆迁纠纷诉讼时效是几年
法律快车提醒你,拆迁行政诉讼时效是六个月、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拆迁时效自当事人了解或者应当了解作出行政行为之日或权益被侵害之日起算,超越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了解或者应当了解权利遭到损害与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但,自权利遭到损害之日起超越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状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3、拆迁合同纠纷诉讼费由哪方承担
拆迁合同纠纷诉讼费由败诉一方承担。民事纠纷的诉讼费一般是由败诉方承担,假如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诉讼成本交纳方法》第二十九条
诉讼成本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依据案件的具体状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成本数额。
一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依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成本数额。